在追求美丽与时尚的道路上,染发成为众多人展现个性风采的热门选择。然而,传统染发剂中复杂的化学成分,潜藏着致敏、致癌等风险,使得不少人在染发时心存顾虑。
市面上“纯天然”“植物萃取”“无氨染发”等宣传语令人眼花缭乱,而其中一种黑色素染发剂正逐渐受到关注,成为更多消费者的心仪之选。
那么,黑色素染发剂究竟是什么?它真的安全可靠吗?它又是怎样让头发变色的呢?今天,就让我们深入探索,揭开它染发原理的神秘面纱。
在了解黑色素染发之前,先来认识一下黑色素。黑色素堪称给头发上色的“神奇画师”,作为毛发中唯一的显色因子,它主要以纳米粒子的形态分布在头发皮质层,含量约占头发的1% - 3%。依据化学组成和颜色差异,黑色素可分为真黑素和褐黑素。不同种族间的基因差异,使得毛发中这两种黑色素的含量有所不同,进而造就了人类丰富多样的发色。
头发的色素沉着和浓度调节,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干扰,比如新陈代谢、头发生长的周期性变化、黑色素在体内的分布、性别差异、药物使用(如化疗)以及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等。当黑色素因上述部分原因在人体内流失、含量降低时,头发就会变白。简单来说,头发变白的根源就是黑色素的缺失。
那么,我们体内的黑色素从何而来呢?这就不得不提到酪氨酸。酪氨酸在一系列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下,会生成5,6 - 二羟基吲哚酸(DHICA)及其脱羧衍生物5,6 - 二羟基吲哚(DHI)这两种单体分子,它们进一步氧化聚合,便形成了黑色素。
这里的5,6 - 二羟基吲哚(DHI)至关重要,它活性极高,在温和条件下,仅靠空气氧化就能快速聚合形成黑色素。科学家们受到这一过程的启发,提出仿生聚合方法,在体外成功模拟天然黑色素的生物合成过程,实现了DHI的批量制备,黑色素染发剂也由此诞生。
黑色素染发剂,是以黑色素前体物DHI为核心原料,取代传统染发剂中有毒性的苯胺类分子等成分的新型染发剂。DHI本就是人体内的代谢中间产物,这一特性使其对身体无毒副作用,从源头上保障了染发过程的安全性。
使用黑色素DHI染发,如同用身体自身的“原料”染发,与传统染发剂的化学成分有着天壤之别。相较于植物提取物染发,DHI的安全性更胜一筹。虽然植物提取物源于自然,但植物同样可能引发过敏反应,而黑色素是人体内天然存在的物质。而且,目前市面并没有纯粹的植物染发剂,或多或少都有添加化学成分。
毛发中自然生成的DHI在体内能自动为头发着色,那么体外的黑色素染发剂是如何给毛发上色的呢?
当含有DHI的染液涂抹到头发上,一场奇妙的“化学魔法秀”便开始了。头发由角蛋白构成,其表面和内部布满羧基、氨基和羟基等极性官能团,就像一只长满“小钩子”的“小刺猬”。DHI也是部分氨基酸、色胺和生物碱的中间体,与毛发中的角蛋白纤维存在多级相互作用,能迅速且牢固地附着在头发表面。
同时,部分DHI还能进入头发内部的皮质层。这些进入头发的DHI分子,在弱碱环境和空气氧化作用下转化为吲哚醌,进而发生聚合反应,形成大分子黑色素。这些大分子黑色素无法穿过毛鳞片,便留在头发皮质层中。随后,经过洗涤护理,头发表皮层闭合,表面残留物质被洗净,既能保持发质健康,又能实现永久性染发效果。
此外,由于DHI与头发中的成束角蛋白链存在共价偶联和非共价多级相互作用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头发的拉伸强度、断裂伸长率和保温能力,恢复头发原有的生理屏障功能,改善发质。也就是说,DHI不仅能紧密附着在头发表面,还能深入发丝内部发生聚合反应,实现持久染色。
值得注意的是,黑色素DHI染发过程十分温和,只需在弱碱环境和空气氧化条件下就能完成,这得益于DHI自身较高的聚合活性。
而传统染发剂往往需要强碱、双氧水强氧化剂或金属离子催化才能起效,这大大增加了对头发和皮肤的潜在刺激与伤害。据统计,同时使用苯胺和双氧水的人群中,过敏率高达10%。
以黑色素DHI为核心成分的染发剂,通常无需添加其他染料中间体、氧化剂、偶合剂等,完全摆脱了对苯胺类和双氧水的依赖,属于一剂型产品,安全性显著提升。
了解了黑色素DHI的染发原理后,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黑色素染发剂会在染发市场中逐渐崭露头角了。目前,受成本等因素制约,它尚未在市场大规模普及。
不过,国内已有100多个品牌完成了黑色素相关产品的备案,欧盟也在2024年初批准首款黑色素黑发产品上市。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和技术持续发展,相信黑色素染发剂将在染发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,为追求美的人们提供更优质的选择。
END